close
一般說來
先發九棒裡面
第一棒上壘率高、速度快
三到六棒長打能力好
七八九棒則是末段棒
通常要的是他們守備
如果出現安打算賺到
那...第二棒在做啥?

或許有許多人對第二棒的第一印象
就是點...點點點...擺短棒作助攻
所以台灣職棒界
很多著名的第二棒都是短打高手
例如以前的羅國璋
或是現在的馮勝賢
(老邦可能在本季改寫羅國璋的CPBL生涯短打紀錄)

但要是我當總教練
我絕對不會在第二棒擺一個短打高手
反而要把三到六棒往前挪一個棒次
大家想一想
第二棒作助攻的機會多嗎?
大概只有第一局第一棒上壘後
才會需要第二棒短打
其他時間第二棒上場時
應該還是需要他能打出安打吧?
不然再想一想
9局下半落後一分
兩出局後第一棒上壘
這時候你要叫第二棒短打嗎?
還是你會想:這時候要是能輪到中心打者上來該有多好!
所以乾脆從第二棒開始
就擺中心打者

以Lanew熊隊的先發打序為例
到我手上會變成
1.黃龍義
2.林智勝
3.陳金鋒
4.潘忠韋
5.石志偉
6.曾豪駒
7.呂俊雄
8.陳峰民
9.蔣智聰

棒次越前面的球員打席越多
那當然得讓比較會打的人
有更多機會上場進攻
理論上這樣會增加攻擊力
如果一支球隊有個超級核彈頭(第一棒)
串聯第二棒開始的中心打者
第一局就打爆對手!
可惜的是
台灣職棒界的教頭們
排棒還是比較傳統
不像美國職棒
第二棒擺Derek Jeter(去年美聯打擊排行榜第2名)

也許這樣的觀念
還得等個好幾年才會被注意到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san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